主產(chǎn)地及流傳區(qū)域:晉江各鎮(zhèn)街皆有,安海、龍湖等地尤佳
制作原料和制作工藝:主要原料有菜芋、五香粉、蝦米、海蟶、瘦肉、蔥、番薯粉。
1.菜芋刨成絲,摻入番薯粉攪勻成稠狀;
2.取五香粉、蝦米、蔥等調(diào)料適量做肉餡,用配好的芋泥包料;
3.下鍋蒸煮至熟可食。沒有包餡的芋丸,可切成薄片與蝦米、海蟶、瘦肉絲等入鍋炒吃;肉餡的,則切碎入肉湯里燉煮,或直接蘸熟土豆仁末與黑糖吃。
【小吃小品】
幾年前,朋友約去衙口吃芋丸,從住地過去開車得三四十分鐘。路途迢迢,就為了吃幾口芋丸,覺得小題大做。
朋友卻道,特好吃,去了就知道。
于是一路上云里霧里想象著那美味。日薄西山,到了那傳說中的店。店里迷迷蒙蒙,鍋臺上熱氣裊裊,三兩食客正埋頭吃著,看不清神色是喜是憂。
朋友問,有芋丸嗎?
店主硬邦邦地回道,有,剩一塊。
朋友正猶豫。
店主立馬抬高聲音問,要,還不要?不要下一個就要了!
回過頭,果不其然,一人立身后,眼巴巴地瞅著那最后的一塊。正對店主的質(zhì)問愕然,那芋丸就被買走了。
這是我的芋丸記憶。
絕非杜撰,確系親歷。晉江有些小吃,店主待客之粗獷讓人咋舌,甚至賽過小吃之名。
以芋為食材的晉江小吃不在少數(shù),青陽有芋卷,深滬有甜芋,安海有咸果……做法與風(fēng)味各有千秋。我想,衙口芋丸的牛氣在于原料的選取與眾不同,用菜芋,不用常見的檳榔芋。這是為何?
龍湖中山街的春日清晨,延續(xù)著百多年來的熱鬧,東西衙府門前石埕尤是,人車如織,各式風(fēng)味小吃最聚人氣。芋丸則是缺少不了的,既可吃著玩,亦可當(dāng)正餐。吃法不同,味道迥異。沒有包餡的餅狀芋丸,可切成薄片與蝦米、海蟶、瘦肉絲等入鍋炒吃,叫干炒吃法,過去不曾有,但現(xiàn)在宴席上常見。包了肉餡的,則切碎入肉湯燉,這樣的芋丸韌而嫩,湯頭呢?鮮美異常。還有一種吃法,將蒸熟的肉餡芋丸,直接蘸熟土豆仁末與黑糖拌好的配料吃,要的是芋丸的甜,香甜松脆,其味最佳,頗得老食客青睞。
芋丸,其實算年糕。既是年糕,逢年兜才做。閩南人家年兜要敬神明,也要跟鄉(xiāng)鄰隨禮,這個時候,芋丸完全拿得出手。
芋丸怎么來的呢?據(jù)傳,數(shù)百年前衙口人討海,一走數(shù)日甚至數(shù)月,吃成為大事。一個漁民家的巧婦,偶然間將糯米、芋頭雜混蒸煮,發(fā)現(xiàn)不但可熱吃,亦可冷吃,自此衙口漁民出海便帶了芋丸。因以芋為食材,色近天然琥珀,外形圓,故稱“芋丸”。閩南話里“芋丸”與“遇緣”諧音,衙口人就說,吃芋丸,會遇緣。至于何緣,則“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”了。
百多年來,為何小小的芋丸讓食客趨之若鶩,除了美味外,恐怕還有其他。在《滇南本草》中可以找到答案,芋可“治中氣不足,久服補(bǔ)肝腎,添精益髓”。這就難怪了。但縱是好物,也忌無度。芋丸亦然,吃多了漲滯而不消。
正宗的衙口芋丸,即前文所述的那一家,在中山街隘門里。衙口多姓施,這店家也是。問伊怎樣做才好吃,海腳人豪爽,一五一十地說了。芋分季節(jié),得選6月到年兜前的,此間的芋所含淀粉質(zhì)最好,維生素和礦物質(zhì)也最豐富。買家往往大量沽買,藏于潮濕低溫的山洞保鮮。
做芋丸,當(dāng)選菜芋,蒸后色白而不糊,檳榔芋蒸過色黑而爛。先將菜芋刨成絲,摻入本地番薯粉攪勻。下一道工序就是包肉餡,包的過程中加五香粉、蝦米、蔥等調(diào)料,需包嚴(yán)實,一旦有破縫,香氣易隨蒸汽跑掉。
若要吃帶湯的,湯是大骨湯,叫咸味芋丸;若蘸土豆末,就是甜味,按各人喜好選擇。吾偏喜那帶湯的,皮嫩肉鮮,配上湯頭,美美吃上一小碗,不貪食,滿嘴淡淡芋香,甭提多爽!
人常說,龍湖有“三寶”:龍湖鱉、龍湖鰻、龍湖鱸魚。如今,煙波浩渺的龍湖已瘦身了許多,三寶究竟還有多少,不得而知。但龍湖的芋丸與土豆,在食客心中,早就是寶了,尤其是旅外晉江華僑,視之為珍饈,時常憶起。
掃一掃在手機(jī)上查看當(dāng)前頁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