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史散論】安海古代海外交通貿易史略(5)
時間:2025-03-03 09:11 瀏覽量:
      根據一些安海族譜的記載,清代安海人僑居海外的地方有:呂宋、怡朗、蘇洛、咬留吧、三寶垅、泗水、舊港、日里、新加坡、檳榔嶼、柔佛、吉蘭丹、霹靂、暹羅、通扣、宋卡、安南、占城、笨臺金塔、仰光、大年、汶來、鹿賴、日本、東京等地方,其中人數以呂宋最多,咬留吧次之。鄭成功與安海有著重大的關系,他的起兵抗清,安海人跟隨的應該不少,這對安海人僑寓海外有一定的影響。但是,在清廷統治之下,各族譜中都不敢明顯的記載。只是用含糊的字句帶過。如幼從固變,生卒莫考。所以清代安海人僑居海外的,當不只如上所引的。

    帝國主義的鐵蹄侵到中國來,鴉片戰(zhàn)爭的結果,廈門成為通商口岸,這與安海對外直接通航,起了一定影響。而時代的前進,交通工具的改革,從前出洋乘坐的帆船,已不適用。加上安海海港的淤淺,大輪船無法通航,廈門既開為商埠。因此出洋都改從廈門,貨運也都由廈門轉發(fā),安海對外直接通航,便被廈門取而代之??墒?,安海是晉江海港最接近廈門的,大輪船雖然不能直航,帆船來往安廈,則屬便捷。因此,晉江出入國的都由安海轉口。就是泉屬一帶,也都以安海為轉接站。這便促使安海對外交通的活躍。自從光緒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(1897~1898年),安廈小輪船的通航,安海對外交通,更成晉江到廈門出國首要的港口。雖然后來泉州也有直接與廈門通航的小輪船,但不及安海的便利,旅客都愿意從安海出口。物資交流也隨之頻繁,商業(yè)因此興盛起來,成為泉屬一帶一個大集鎮(zhèn)。正如《同安縣志》卷六所說:“按同邑素稱富境,因廈門開設商埠,舶來品充滿街衢。內地若安溪、南安、德化、大田,皆由同安街市貿易,商業(yè)頗有起色。清光緒年間,廈商創(chuàng)設小火輪船,交通轉為便利,安、南、永各商戶遂向晉江之安海交易。安海商業(yè)繁盛,而同城之商業(yè),日就凋零,今僅存十之一而已?!?/span>

     

    (來源:晉江史志2008.1)

   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