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史散論】安海古代海外交通貿易史略(6)
時間:2025-04-01 10:39 瀏覽量:
      這些對外貿易的生意,叫做郊戶,開設很多,其中尤以香港郊最突出。雖然叫做香港郊,但做的生意,并不局限于香港一方面。凡是販運外國貨的,都是他們貿易的范圍了。如牛筋一味,香港辦莊為安海香港郊向全世界各商埠搜羅轉運到安海,然后由香港郊或原裝或加工再運銷到閩南各縣,甚至福州、上海,以及南洋一帶。

       可是,這時期的所謂繁榮,并不是正常的,與帝國主義未侵入中國前華人到南洋進行和平的貿易,是完全不同的。因為,這時由于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,采取商品傾銷的政策,安海市面洋貨涌進,農村破產,香港推倒了磨坊,洋面消滅了磨房。布店已非舊面目,盡是洋布。染坊從此絕蹤。蘇廣雜貨店,半是舶來品?!蹏髁x國家每年從這里吸取幾百萬的財富。地方受益的,只是少數的資本家。被禍害的,卻是手工業(yè)者與廣大平民和農村群眾。直接間接造成貧富的懸殊與農村的破產。隨著經濟侵略而來的一些基督教傳教士,披著宗教外衣,而實際干政治文化侵略,也是于1856年首先踏上安海土地而后傳播到晉江各地。地方上一些有識之士,曾經一而再的發(fā)起非基運動。

    這種情形的繁榮,不久在封建軍閥的互相戕殺與苛捐雜稅的重負下,一些資本家的郊戶,也免不了倒閉。到了國民黨反動政府統(tǒng)治的末期,原有的千余戶大小商店,僅存三百余戶。

     

    (來源:晉江史志2008.1)




   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